课程编号:9052216
学时:16
学分:1
适用专业:建筑学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独立开设实验课,具有实践性强,紧密联系理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物理环境中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并了解一些实验设备的操作。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建筑物理基本知识及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具有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流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认真填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名称与学时分配
三、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实验(一)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了解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实验原理;
(2)学会使用保护热板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2.实验内容
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3.实验方法
(1)将被测绝热材料放置在烘箱中干燥,然后均匀地装入球壳的夹层之中;
(2)安装仪器仪表并连接导线,注意确保球体严格同心。检查连线无误后通电,使测试仪温度达到稳定状态(约3~4小时);
(3)用热电偶温度计测出冷端的温度;
(4)每间隔5~10分钟测定一组温度数据(内上、内下、外上、外下)。读数应保证各相应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实验中以电位差计显示变化小于0.02mv为准),温度达到稳定状态时再记录。共测试3组,取其平均值;
(5)测定并绘制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6)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4.实验要求
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有关。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实验(二)大厅混响时间测定
1.实验目的
(1)测量大厅混响时间;
(2)掌握混响时间的测定方法;
(3)加深理解混响时间的概念。
2.实验内容
测量大厅混响时间。
3.实验方法
(1)按被测房间的要求布置好吸声或反射面,关闭好门窗;
(2)在测试现场布置好声源及接收仪器设备,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仪器事先做好校准工作;
(3)调整信号源,发出100-4000Hz的以中心频率的倍频程或1/3倍频程的白噪声,并声场达到稳态,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记录仪的指标值高于本底噪声级35dB以上,最好高出40dB,以便测出准确混响时间;
(4)中断信号(或发出脉冲信号),在超出室内混响时长内保持安静从显示屏上直接读出混响时间并做记录;
(5)从125Hz到4000Hz中心频率的倍频程或1/3倍频程的范围内,分频率逐次测量,每个频率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该测点的混响时间。
4.实验要求
(1)传声器放在规定的测点处,高为1.5m,离声源1.5m以外,离开反射面1m;
(2)测量时房间的门窗必须关闭,防止声场的大量扩散和外界噪音的干扰;
(3)读数时保持室内的安静。
实验(三)噪声频谱测试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噪声频谱分析仪;
(2)了解A声级的计权特性;
(3)掌握声压级的叠加计算。
2.实验内容
用噪声频谱分析仪对声音信号信息测量分析。
3.实验方法
(1)测量时间可按标准5规定;
(2)一般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以及累积百分声级L5、L50、L95,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4.实验要求
(1)根据所选择的具有长期代表性的测量日(包括工作日和假日),可按本标准中计算其某1个月长期等效A声级;
(2)某一个季度长期等效A声级,一年长期等效A声级,如仪器条件有可能,最好是进行长年观测。
实验(四)天然采光照度测量
1.实验目的
(1)了解照度的测量方法;
(2)加深对天然采光设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实验内容
利用照度计等设备进行采光测量。
3.实验方法
(1)在实验室里面取九个点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在晴朗天气下开灯和关灯时的照明度,测量得出18个数据,分别是教室的中心、中左、中右,前中、前左、前右,后中、后左、后右(此为面向黑板的情况,以下数据按此排列);
(2)根据数据计算分析场所的照度是否分布均匀。找出影响照明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4.实验要求
(1)对工作场所(教室)的照明环境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价;
(2)查出环境中存在的影响照明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五)室内外气候参数测量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照度计、数字风速计、数字温湿度计;
(2)加深对各气候参数的理解和认识。
2.实验内容
测量气候参数。
3.实验方法
(1)以实验室小型恒温室作为测定对象,布置适当的温度、湿度、流速(流向)测点;
(2)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读数、共6遍;
(3)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4)研究改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性的措施和方法;
(5)研究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提出改善热舒适性的新方法。
4.实验要求
(1)要求在充分预习实验目的后,自己提出使用何种测量温度、湿度的速度仪表;
(2)自己设计布点方案,并布置好传感器位置,画出空间分布布置图;
(3)多次测量读取测量值;
(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到正确可信的结论;
(5)提交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测点布置图和必要的说明及作用仪表的主要性能等内容。
四、实验的考核形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实验操作的考核方式,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考核,考试时间为一周。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报告成绩(80%)。
五、实验指导书
[1] 刘加平.建筑物理实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柳孝图.建筑物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邢双军.建筑物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